定投改变命运

Finance
Investment
Author

Shitao5

Published

2024-01-23

Modified

2024-02-02

Progress

Learning Progress: Completed.🥳

警告

  • 金融领域是认知变现的最佳场所,可与此同时,也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其他领域像金融领域那样,毫不留情地严厉惩罚缺乏正确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 千万不要误以为自己刚刚学到了一些新知识就可以马上变身超人 —— 消化知识所需要的时间远远超出大多数人的想象 —— 请您务必悠着点,千万不要急;最好别太猛,因为若是用力过猛,动作肯定会变形。

前言

  • 解决最重要的问题会直接避免无数他人长期不断面临的问题。

  • 因为最重要的问题从未被认真对待,于是这个问题就像种子发芽一样,地上长成了参天大树,地下盘根错节,衍生出无数的 “新” 问题…… 于是,我们能看到的情况是一模一样的,人们在地面上围着这盘根错节的 “问题之树”,想出了无数 “解决方案”,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着徒劳无益的事情。

  • 人生最惨烈的失败,就是获得了新的起点却误以为是终点而导致的失败。

  • 在投资领域里,最重要的概念是什么呢?只有一个:长期

  • 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海岛上群居着美丽的海妖塞壬,她们那天籁般的歌喉和无以伦比的美貌会使所有过往的水手失去魂魄,进而会使航船触礁沉没。历史上只有两位英雄驾驶航船安全渡过。一位是俄耳浦斯,因为他会弹琴,他弹奏竖琴优美到竟然使海妖们为之倾倒的地步。另外一位是奥德修斯,他用白蜡封住了船员们的耳朵,并且命令船员把自己绑在了桅杆上,因为他也想听听传说中那海妖的迷人歌声,可他同时也知道自己无法抵御诱惑。

  • 只要你稍加思索,就会发现定投策略不仅可以应用在投资领域之中,事实上,几乎所有人生中最重要的领域,无论是学习、工作、生活,都可以采用定投策略,也最好从一开始就采用定投策略。

  • 从一开始就要解决最重要的问题,不要让它生根发芽,不要让它长成问题之树,而后对之愈发地束手无策 —— 这也许是人生最重要的智慧。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易·既济),极是。

1 定投策略

  • 定投策略之所以有效,核心机理在于这个策略符合现实世界的真实状况:短期来看,牛熊恨不得日日交替;中期来看(比如两三年之间),熊市就是比牛市长,并且长很多很多 —— 虽然长期(跨越很长时间,比如,十年、廿年、卅年、百年)来看,只能一直是牛市……

  • 通过践行定投策略,你未来的利润本质上几乎全部来自于你所经历的漫长熊市!绝大多数交易市场中的投资者并不了解这个本质,这也是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注定投资失败的最本质原因 —— 他们希望自己能在转瞬即逝的牛市里快速地赚到钱。一个令人沮丧的现象是,大多数在牛市里被吸引进市场的 “投资者” 注定会折戟而归,因为还没等他们反应过来,短暂的牛市已经结束了,漫长的熊市已经开始了…… 他们即无法忍受 “账面损失”,也没有任何办法 “降低均价”…… 与他们截然相反的是,定投策略采用者恰恰是在熊市里慢慢积聚能量的。

    事实上,定投策略不仅仅适用于在交易市场里投资,它几乎适用于生活中任何一个重要的领域,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家庭。所谓的终生学习或者终生成长,本质上就是采用定投策略 —— 你想想是不是如此?现实世界运转发展的本质都是类似的,如果能为一个人的学习与成长画一个“价格曲线”,你就会发现它和标准普尔指数的价格曲线差不多,虽然最终大幅上扬,但,在此之前很长很长的时间里,由总体涨幅并不大的各种形状的起起伏伏构成 —— 反正是同样的模式。也就是说,很多的时候,学习的结果显得还不如不学习呢!“熊市”总是很长,不是吗?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最终只有少数人能够真正做到终生学习或者终生成长—— 道理是一模一样的,因为人们总是想在牛市里入场,快速赚钱,而后离开。

  • 与绝大多数人不一样的是,李笑来对长期这个概念有一个相对清晰准确可用的定义:所谓长期,指的是两个大周期以上。

  • 为什么要强调 “两个” 大周期以上呢?很多人误解了趋势,他们看到昨天价格比前天高,今天价格比昨天高,然后就以为看到了 “上涨趋势”,误以为明天的价格就会比今天的更高…… 事实上,趋势这个东西,短期之内是根本无法判断的 —— 甚至,在一个周期之内也是难以判断的:只有经过了两个大周期之后,我们才可能确切地知道这到底更可能是个上涨趋势呢还是更可能是个下降趋势呢?

  • 现在我们可以稍加总结整理了:

    • 一个阶段性的上涨不叫趋势,一个阶段性的下跌也不叫趋势 —— 短期之内根本无法判断趋势;

    • 一个阶段的下跌(B 阶段)加上一个阶段的上涨(A 阶段)才构成一个完整的大周期;

    • 我们可以把每一次历史最高点当作一个大周期的 B 阶段的起点;

    • 每一次历史新高只能靠滞后判断认清;

    • 判断趋势需要至少两个大周期才有意义;

    • 关于趋势的判断最多做到 “更可能”;

    • 上涨趋势的结果通常是 “再创历史新高” —— 至于究竟有多高依然只能靠滞后判断;

    • 所谓的长期持有,指的是持有两个大周期以上;换句话讲,“穿越至少两次牛熊”……

  • 对于经济周期的形成,有一个相对更容易理解的角度:经济周期的形成,本质上是参与经济的多方协作时而协调、时而不协调造成的。

  • 信息的高速流动使得全球化协作更为连贯更为容易,因此,虽然危机依然会不断产生,但修复速度正在变得越来越快。

  • 在李笑来眼里,所谓的长期并不是虚无缥缈的 “永远”,而是一个非常清晰准确可用的概念。在股票市场,未来的两个大周期大约是 10~15 年;在区块链数字交易市场,未来的两个大周期大约是 6~8 年 —— 无论是哪一个,都属于可期待的未来了罢?

  • 只会消费不懂投资的人,很难摆脱原有的命运,因为他们只能靠出售自己的时间赚钱。可是,一个人能出售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比人们一贯以为的少很多很多。

  • 投资的本质就是用你的钱去帮你赚钱 —— 而钱这个东西,它是不休息的,它一年 365 天,每天 24 小时,在投资正确的前提下,它都在为你工作……

  • 投资领域很少有 “中间状态”,要么是 1 要么是 0,资金有期限,风险就是 1,资金无期限,风险就是 0,根本就没有 0.2 或者 0.8。很多人并不理解这一点,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前仆后继地铤而走险不得善终 —— 全世界风险最高的职业就是韩国总统,紧随其后的就是给自己设置了刚兑责任的资金管理者。(所谓 “刚兑” 指的就是 “到期必须足额兑现”。)

  • 把自己的一份时间出售一次以上,是一次个人商业模式的升级 —— 它是如此重要,乃至于没有这个升级的话,任何个体都难以摆脱日益增长的生活成本的束缚。你最初只需要照顾好自己,后来就要照顾好自己的配偶,再后来还要照顾好自己的子女甚至父母…… 绝大多数人最终都是被这些生活基本成本打败的。一个人所能赚到的钱,要超过这个日益增长直至平稳最终才有所下滑的成本线,剩下的钱才是能够用来践行定投策略的部分。不升级个人商业模式,很难有什么钱剩下。

    总之,在李笑来看来,采用定投策略,是个人商业模式的三连胜(trifecta)式的升级:

    • 从一份时间只能出售一次升级到一份时间能出售很多次;

    • 从只会用钱消费升级到会用钱赚钱 —— 也就是开始投资;

    • 从只会用钱投资升级到不仅会用钱投资还会用时间投资……

    更为关键的是,定投策略本身系统化地降低了风险。

  • 对于任何策略,我们都有无穷无尽的改良欲望 —— 谁不希望自己手里的工具更精良一些呢?有趣的是,任何对定投策略的改良都是徒劳

  • 虽然践行群里的成员们都听过课,我也在课上反复强调:对定投策略的任何改良都是徒劳。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依然忍不住被自己的一个天真想法所驱动 —— 每次下跌的时候多买一点岂不是更好?首先,每次根据当前价格作出的决策,事实上依赖的是滞后判断;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忽略了更重要的事实:每次决策之后的价格走势究竟是上升还是下降抑或持平,依然是随机的独立事件,不受之前的数据影响。

  • 对统计概率知识能否深刻把握,是最影响投资者决策正确性的 —— 可惜,有太多的人对这样的基础知识重视程度实在不够,并且在自己反复因此吃亏的情况下,全然不知道无知的代价竟然如此惨烈。对知识完整的人来说,看到这种现象会忍不住笑出声来:有些并不真正了解统计概率常识的人竟然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证明周一到周日之间究竟哪一天价格最便宜?

  • 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那些对 “事实上无效的技巧” 充满兴趣、充满好奇,并且总是忍不住去尝试各种 “雕虫小技” 的人,你就会发现,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一样的,他们只能看到眼前,他们也恰恰因此不具备高瞻远瞩的能力。切记:一切与长期无关的细节都是鸡毛蒜皮。请认真思考并揣摩以下一句名言的深刻含义,它是投资教父,沃伦·巴菲特的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说的:短期来看市场是投票机,长期来看它是称重机

2 定投标的的选择

  • 有个非常简单直接粗暴有效的策略:盲从那些已经展现长期成功业绩的真正成功投资者的建议。“盲从” 听起来是非常可怕的,可问题在于,我们确实可以盲从那些已经展现长期成功业绩的真正成功投资者的建议 —— 请注意这里的限定词汇,“长期”。因为在投资领域,有一个非常神奇的现象:越是拥有长期成功经验的投资者越是开诚布公。

  • 相对于选择,是否真的能够做到长期持有才是绝大多数人真正面临的最大问题。

  • 一个策略的长期有效性,与策略本身的复杂程度全无关系,恰恰相反,只有简单的策略才可能真正长期践行;并且,一个策略的长期有效性,与使用者的聪明才智也没有任何因果关联 —— 决定一个投资策略最终长期有效的核心前提是,这个策略是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不折不扣地长期执行?

  • 事实上,成功并没有秘密;就算有,那也应该叫 “公开的秘密”。一切通往成功的路径都是公开的,这个过程中所需的一切技巧和智慧也都是公开的,只不过,耐心地走很久,老实地对待每一个知识与见解,并彻头彻尾的执行,就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事情,少到什么地步呢?万众之中罕见其一。这些人是人群当中极为罕见的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的人 —— 事实上,针对历史上各个领域之中所有知行合一的人提出的建议,我们都可以直接接受,并且也值得认真执行;从一开始就理解,那很好,照做就是,若是刚开始无法理解怎么办?盲从。

  • 大多数人明明是(短期)趋势投资者,因为他们显然是被牛市吸引进市场的!可是,一旦他们被随后熊市里下跌的价格套牢之后,他们就 “变” 成了价值投资者!

  • 既然更看重长期的趋势,再加上原本就应该也只能以长期作为出发点,那么定投标的选择就只能采用不一样的办法。定投策略采用者相对于其它投资者多出了一个筛选依据:长期持续成长

  • 定投策略者只能选择长期持续成长的标的(当然增长越大越快越好)—— 仅仅这么一个看似简单的筛选标准,剔除了 99% 的可选项,因为,在这个标准下,严格意义上来讲,竟然没有任何一个单独的投资标的可以那么令人放心地入选 —— 无论它们现在看起来有多棒…… 仅仅因为所有的企业和项目都跟人一样:“长期来看,我们都会死掉。” ——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 我个人非常认同孙正义的见解,在未来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人工智能就很可能是发展最快的行业。只不过,我也有一些稍微不一样的看法,比如,我认定另外一件事情:算法再好,也需要数据喂养。现在手中掌握大量持续增长的用户数据的上市公司,都已经有足够的盈利能力。如果将来算法是大树的话,那么他们手中正在不断增长的数据就是最肥沃的土壤。没有土壤的话,大树是长不出来的。绝大多数算法公司到最后都会为拥有数据的大公司所用……

  • 那能不能再进一步,去探寻 “我能不能在这个我觉得发展会最快的行业里再进一步选择一个发展最快的企业呢”?我觉得还是算了吧,因为那样的话,你就相当于直接退回到了最初那个最危险的状态 —— 这就是所谓的物极必反。宏观观察的核心技巧之一非常简单,就是 “不要走到极限”,理由只不过是我们不仅讨厌风险,我们更讨厌系统性风险。

  • 与很多人以为的恰恰相反,事实上,哪里有泡沫,哪里就可能有机会 —— 至于是否真的有机会,要看那个产生泡沫的事物有没有长期可持续的价值与增长。如果没有,那就是单纯的泡沫;如果有,那么,那就是机会 —— 并且,按照惯例,后面可能还会有若干次泡沫,直至价值终于全然展现。

  • 我在判断一个趋势是否 “已然成立” 有个非常简单直接粗暴有效的分辨方式:不是看大多数人是否都已经接受,而是看是否大多数人都无法否认。—— 可以用三个字概括:“皆难否”。皆难否是一个趋势已然确立的重要标志。理解不理解并不重要,接受不接受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全部都无法否认,那么,这个趋势已然 “基本上挤干了泡沫” —— 这是定投者最佳入场时机的最佳判断依据。

3 定投策略执行过程

  • 对策就是不动,正所谓 “无为而治” —— 千万不要低估 “无为” 的力量,除了交易市场之外,真的很难再找出另外一个地方可以让我们如此直观地感受无为的力量了。

  • 有成本的钱,会导致任何一个原本不错的投资变成坟墓。最普遍的例子是人们向银行贷款买房。很多的时候,房产本来是个比较不错的投资标的 —— 如果你已经有足够多的钱所以你不用向银行贷款的话。可问题在于 99% 的人都没有能力一下子购入那么大的一个资产,于是,银行的赚钱机会来了 —— 注意,房产实际上并不是民众的赚钱机会。他们雇佣最牛的精算师,设计了一个对他们百利而无一害的计划,让民众们花二三十年的时间用两套房子的价格买一套房子…… 为什么总是 “两倍”?为什么全球银行给出来的计划都差不多?因为那是精算的结果,反正,人们每买一套房银行就赚一套房(的钱)!房产是流动性非常差的资产 —— 主要原因来自于绝大多数人买来房子是用来住的,卖掉了就没地方住了 —— 所以,那房价看起来总是在上涨…… 可问题在于,房产的价格是不可能永远上涨的, 一旦房价暴跌(比如,未来 30 年中的某一年跌掉 25%),那么 “投资” 就成了 “上吊绳”。

  • 有成本的钱是很可怕的,可那只不过是小鬼而已,有使用期限的钱更可怕,干脆就是死神。

  • 你把你的钱想象成一个熟鸡蛋的结构:

    • 蛋黄的部分,就是你的日常必需开销;

    • 蛋白的部分,就是你为了抵御风险而准备的储蓄;

    • 蛋壳的部分,才是你可以用来投资的钱,它可以在未来两个大周期之内绝不离开市场……

    很大一部分人的投资失败,并不是因为智商、信心、毅力之类的问题,而是因为早期彻底低估了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那些大意外的成本 —— 也就是说,没想到蛋白的部分竟然那么厚。比如,自己的牙突然坏了,某位重要的亲属得了绝症,自己不小心出了个车祸,孩子不小心惹了什么很贵的麻烦…… 例子举也举不完。反正,意外有很多很多面具,每张面具都有一张血盆大口。

  • 所有投资人都一样,进入市场一小段时间之后就会有深刻体会:每次你想要卖出投资标的换取现金的时候市场价格就会下跌……为什么会出现这么违背直觉的现象呢?首先当然是因为交易市场里熊市就是比牛市长很多;与此同时,每当你急需花钱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市场外赚钱比较难的时候,市场外赚钱比较难的时候,市场内的价格自然是处于下跌状态的。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在起作用:当市场内价格上涨的时候,你出售投资标的的意愿更低 —— 在那样的时候,越是长期持有者越是没有消费欲望…… 于是,最大的损失总是来自于 “不得不出售投资标的” 的情况。回过头来,现在的你一定更深入理解了为什么这个你听过无数遍的建议那么重要:投资只能用闲钱。定投者用来投资的钱,不应该有成本,更不应该有期限;它必须是能够陪你穿越至少两次牛熊(或者说跨越两个大周期)的钱…… 不仅如此,还要有足够的备用金去应对可能的意外。

  • 事实上,只要你肯认真观察,你就会发现同样的结论:在任何企业,销售部门的个体收入总是相对更高……除了销售很重要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隐秘的原因:销售工作是最容易被量化的,所以它最可能附带绩效收入。

  • 事实上,人人都应该注重自己的销售能力。因为成功销售的核心就是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关键:有效沟通。哪一次成功的销售不是有效的沟通呢?小时候,你能让同桌向老师保守秘密其实就是你的成功销售,长大之后,你能让一位异性对你信任有加还是成功销售,到了工作岗位你能升职加薪事实上又是成功销售…… 销售能力基本上是万能的。

  • 销售的核心是什么?信任。千万不要误以为销售是靠忽悠的 —— 这么想的人都是缺乏长期思考能力的人。短暂的信任也许可以通过欺骗获取,长期的信任只能靠时间慢慢积累。信任的价值之所以那么高,是因为它非常脆弱,稍有不慎就前功尽弃。沃伦·巴菲特的理解是这样的:建立信用需要 20 年的时间,可摧毁它大约只需要 5 分钟。想到这些,你做事就不一样了……

    客户肯买你卖的房子、你卖的车子、你卖的课程、你卖的保险,除了销售标的真的值得购买之外,还基于客户对你的信任。本质上来看,信任远比销售标的本身更为重要。没有信任作为前提,就干脆不会有任何销售产生。反过来,信任是如此重要,所以那些优秀的销售绝对不愿销售不好的标的 —— 他们会常常自问,我自己会买这个东西吗?我会把它卖给家人吗?我会把它卖给我那些交往了许多年的朋友吗?缺乏长期观念的人,看到这样的描述,是完全没办法相信的,他们总以为这是很虚伪的态度,可事实上,这几个小问题就是那些长期业绩优秀的销售非常认真对待的问题,他们也恰恰受益于这种基于长期思考的认真。

  • 被合作性能差的根本原因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你没有能力把自己该做好的事情做到最好。个性太强脾气太差等等,根本就不是他人难以与你合作的原因。若是属于你应该做的那一部分你就是能够做到最好,那么,你脾气再差,你个性再强,人家也要硬着头皮与你合作 —— 合作的负担就这样转移到了对方身上。

  • 你得拥有特定的能力,乃至于他人有与你合作的欲望。当你尝试着与他人合作,对方却没有合作意愿的时候,更可能的原因是因为你并没有什么足够的、特定的能力引发对方的合作欲望,而不是对方不识货。很多人要过了三十岁之后才发现自己其实一无所长,这就很可悲。在这个阶段什么最重要呢?最正确的答案再一次说出来都好像是废话:老实。一无是处的人都一样,哪儿哪儿都不老实。他们对别人不老实,总是在关键的时候使用伪装蒙混过关;他们对自己同样不够老实,所以他们的伪装甚至用来欺骗自己;他们对知识对学习不老实,所以总是并不完全相信知识的作用,也因此在学习的时候总是错过无数细节且全然不自知…… 所有这一切的不老实,直接造成了一个最严重的缺陷 —— 他们不可能具备长期视角和宏观观察能力,因为他们总是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全部注意力放到了眼前的得失和投机取巧之上。

  • 我们这一生所遇到的最重要的东西都没有说明书,结婚的时候没有人能给我们一个清晰明了的婚姻说明书;生孩子的时候也没有人能给我们一个养儿育女说明书;当然,当初我们出生的时候,不仅我们的父母没有子女说明书,直到我们长大成人,父母和我们一样,依然没有人生说明书……

  • 人类之所以与其他动物不一样,最重要的方面就在于人类有语言和文字,所以人类在出生的时候事实上并不是从零开始 —— 因为只要习得了文字,只要开始阅读,那就相当于 “已经站在了巨人肩膀之上”。但是,为什么明明大家都可以站到巨人肩膀之上,可最终绝大多数人都活在巨人脚趾之下呢?最佳解释就是,绝大多数人在起初的时候过早放弃了事实上是最佳的策略:盲从 —— 这是我们在第二部分第一节中曾经深入展开过的话题。过早独立思考虽然也许是好事,但更可能是坏事 —— 因为独立思考本身并没有多少价值,建立在见多识广上的独立思考才真正有效,可问题在于早期的时候就是见识少啊!井底之蛙再怎么独立思考都只能是坐井观天

  • 看他人犯错,看他人付出真金白银的代价,看他人用他们自己宝贵的生命去做验证,虽然看起来颇有些讨巧,可它偏偏却是提高见识的最佳途径,没有任何一个其他途径可以使你变得更加 “见多识广”。很多年来,我最喜欢的消遣之一,就是在各种在线聊天室或者在线论坛上看那些陌生人发表见解,我会做很多笔记,时不时拿出来看,对我的进步有着不可或缺的巨大的帮助。

  • 事实上,场外赚钱能力才是检验一个人是否真的进步的最靠谱方式,因为在场外,你没有趋势加持。场内是拼交通工具的地方,场外是拼脚力的地方。

  • 2022 年,新东方经历了一个超级危机。中国大陆的 “双减政策” 导致校外培训全面取缔,新东方收入锐减…… 幸亏俞敏洪的现金储备策略,新东方成了几乎唯一一个 “不必破产” 的培训机构。随后转型成功,“东方甄选” 又一次为新东方注入了新鲜活力 —— 人们再一次意识到,有韧性的企业家的确并不常见,因为 “韧性” 不仅仅是性格,它还需要实力支撑。

  • 到了这个阶段,很可能有一样东西让你无法平静 ——那就是你依然尚未找到值得你持续努力的目标。想象一下,你已然拥有了很多财富,却尚未找到人生的意义,那有多可怕?我个人最大的幸运在于,即便是在我的鸡蛋清都没准备好的情况下,我就已经有了值得终身去做的事情:学习与成长 —— 事实上,很多记者在采访我的时候都用奇怪的眼神直白地表达过他们的难以置信。然而,请你理解一个清楚地了解自己天份原本不佳的人通过长期持续的学习获得不断进步之时他所能感受到的那种激动和幸福。

    许多年前,我就发现一个简单的道理:教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于是,我喜欢做教育,迄今为止,我已经 “一不小心” 从事了二十年的教育工作 —— 教人考试,教人写作,教人创业,教人投资…… 教育,就是我至死都能做,且极其乐于做的事情,了不起换个领域继续教下去,因为反正我要继续学下去,就这么简单。根据我的体会,找到值得自己终生去做的事情,是一个人最好的护身符

4 客观客观更加客观

  • 无数研究证明,若是一个人的某种情绪功能受损,那么他的决策能力就会随之受损。更为重要的是,一切的情绪,都是人们之间最佳、最直接的沟通手段,而人,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是社交动物;反过来,也正是因为社交的刚需才发展出更为完善的情绪功能。

  • 知道与做到之间的距离那么长,还有另外一个更为隐秘的原因:之前决策的时候,必然缺乏的是之后的丰富经验。

  • 人生之中,所有真正重要的活动都属于这种:“无论如何都要开始做、同时也只能边做边学”。

  • 通过我们自身以及自身行为能够影响的现实终归有一个边界,在这个边界之内,我们可以通过努力不断进取,但是,在这个边界之外,我们事实上就是无能为力。如若不能清醒地意识到这个边界的存在,那么,一个人将始终生活在混乱之中,痛苦不堪。

Back to top